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

海哥生日之賀歲專區


記得去年(2007)這個時候,海哥辦了武嶺挑戰團,大伙高興的在武嶺慶功,也慶生..
海哥還在昆陽大飯店擺一桌請客咧,寥語往事,祝海哥25歲生日快樂先..

來一些去年武嶺的照片吧..
這是武嶺的投名碑,來到這裏,沒有不拍的..
DSC00014
一路上,熱情的女粉絲爭相要與海哥合照..
DSC09993
好國民的海哥,在路上看到減速標誌,還會故意慢下來,所以這張拍的很清楚..
DSC00003
這裏應該是鳶峰,有很多小蜜蜂補給車,
海哥吃飽蜜蜂後,就送我一包ENERGY-IN,讓我順利爬上武嶺..
DSC09992
武嶺前的衝線..
DSC00004
大合照,當時一起參加的車友,好久沒一起騎車啦..
DSC00006

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

另類的雙避風情-Fuji Outland RC


為您介紹我的阿土號..

為何叫阿土號??

因為這台車架是由富士(fuji)的成車拆買而來,

其他的零件,包括輪組,都是自行組配而來..

依一般的愛車小名命名原則,本應叫阿士號,

但因為是自組車,只是土砲,所以「士」就變成「土」了,

那就叫阿土號吧..(賤名也可少遭忌,比較好養吧?)



2007年,在好友惡魔永(filip叫他土匪永)的慫恿之下,

一堆一起騎登山車的好友陸續敗入雙避車..

阿永敗了藍色的06 trance 3,

怡寬敗了黑色的06 trance 3,

阿達敗了黑色的06 trance 3,

filip敗了銀色的07 trance 3,

畢大敗了藍色的06 trance 3

一時之間,trance變的像制服車一樣,

一向選錯邊,走錯路的我,當然不會站到人多那一邊,

找車找的很辛苦..



在一個偶然的機會,找到這隻全新的Fuji Outland RC車架,含後避震器,

考慮再三,忍痛(真的不便宜)敗下車架,走上組車的不歸途..

(但事實證明,買成車的好友們,後來改車花的更多..)

雖然是2007年7月買的車架,但款式已經是08年式的了,

有關07,08年式的辨別方式,會在後續看圖說故事時釋明之..



這台Fuji Outland最頂級的RC級車架,

尺寸是17吋,適合170-180身材的車友騎乘..

前避震是100mm的行程,原廠應是XC Trail的設定,

後避震系統是HorstLink的虛擬轉點設計,

搭配RockShox的MC3.3避震器,有四吋的避震行程,

其餘傳動零件以SRAM的系統為主..



先來二張全車照吧..

P1040636_2



P1040572_2



這是Outland的車架幾何,

它的前三角的設計很特殊,上管及下管都是S型的,

可以減少卡彈機率,也增大前叉活動空間,

相同的設計也可以在SPECIALIZED的車架上看到..

至於有無結構強度或騎乘性能的改善?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,實難評論,

但外型好看可是不假..(見人見智啦,一定有人不愛的)

後三角就是標準的HorstLink的虛擬轉點設計,

透過避震器及連桿的作用,營造出四吋的避震行程..

P1040660_2



富士車的頭管,廠牌識別字樣作成二條,富士這二年的車架好像都是這樣作,

重點在下方的Made In Taiwan啦..

P1040622_2



車首的外型,走線處理花了很多心思,以簡潔為原則,過長的管線均予修正適當..

P1040573_2



車把手是RITCHEY的的小彎把,長62mm,管徑是31.8mm的..

這邊可以看的很清楚,同側的變速線與煞車管走線調整至平行,

像二個XX,乾淨俐落,減少視覺負擔..

P1040574_2



龍頭是FSA的OS140,長度100mm,6度上揚角..

龍頭墊圈用了全車唯一的carbon料件..

上管長有刻意多留了調高一公分的空間,可適應不同的需求調整..

P1040618_2



相當有質感的龍頭碗,還有附個防水蓋..

P1040614_2



CANE CREEK的頭碗組..

紅色是變速線護套,保護車架避免磨損..

P1040613_2



WTB的手握把..

P1040617_2



SRAM X7的手變及AVID的JUICE3,兩者外型的搭配是相當和諧的..

AVID的油壺連結把手處有一個凹槽,剛好符合給SRAM的變把固定用..

P1040620_2



SRAM X7有變速視窗的設計,左3右9,看的很清楚..

P1040644_2



右手把的視窗..

P1040657_2



已經拆下的碼錶,記錄本車的行騎總里程(ODO)只有611公里,

前一次騎了65公里,是與海哥去二子坪探路的結果..

P1040634_2



車架的上管,08年式的煞車管及變速線都走上管的上方,

07年式還是走上管的下方,這是區辨年式的方法之一..

P1040631_2



車首的管線匯集到此分叉為三股..

P1040599_2



特殊的後變速線走法,不走明管,直接穿入右後上叉內..

這也是08年式與07年式不同的地方..(07年式還是走明管)

P1040629_2



所以,右後上叉沒有多餘的線止栓,十分清爽,也可避免offroad的磨損..

P1040628_2



變速線從右後下叉的尾端出來,出口與後變的拉線處距離很近了,

所以後變選用SRAM系統的,變速線可以走直線,

一來可以減少轉折的阻力,二來可以避免繞一大圈的變速尾管在行進時勾到東西..

P1040630_2



RST的F1RST氣壓式前叉,長度100mm,可鎖定,可調整軟硬及回彈速度..

P1040579_2



這是前叉的調整鈕,

前叉的軟硬,除了可以用氣壓磅數控制外,這個旋鈕也可以分段控制,

從最軟到最硬,最後一段就是鎖定了,

在行進中控制十分順手便利..

P1040581_2



下方的藍柄轉把就是調整回彈(rebound)的,可調烏龜或兔子..

P1040582_2



前輪組的花鼓是久裕的二培林..

P1040583_2



輪圈是ALEXRIMS的FD16..

搭配的是Maxxis的RANCHERO,2.0的胎

P1040585_2



前煞車卡鉗及碟盤都是AVID的,

碟片是185mm碟片,視覺效果比160mm的來的強烈..

P1040584_2



下管的富土字樣..

P1040649_2



驗明正身的車架型號..

P1040647_2



富土頂級的A6管材..

P1040648_2



車尾有標示車架的尺寸,本車是17吋的..

P1040588_2



很明顯的HorstLink的特徵,轉點(pivot)安置在後下叉上..

P1040591_2

P1040626_2



非平行的後下叉,是Specialized的專利,當然要在此宣示主權一下..

P1040594_2



還有一根下叉的補強橫桿,銲的斜斜的,別懷疑,S牌的也是這樣子,不是沒銲好..

P1040595_2



上叉的連桿設計,與MC3.3一同創造了四吋的避震行程..

P1040596_2



重點來了,RockShox MC3.3的後避震器,這顆零買應該不只6000元吧?

P1040589_2



MC3.3的調整功能十分強大,

藍色的旋把是控制全開,鎖定或GATE微調,

連結藍柄的金色的轉鈕就是GATE微調鈕,

簡單來說,就是可以無段微調避震的軟硬度..

更後方躺平的紅色轉盤,是調整回彈(rebound)的,也是可以烏龜兔子微調..

在右下側的黑色帽蓋,就是打氣的氣孔了..

P1040590_2



換個角度看一下,

左邊是鎖定,右邊是全開,撥到中間(gate)時,就可以進行軟硬微調..

P1040627_2



後輪的卡鉗及碟盤都是AVID,碟盤是 160mm的..

P1040598_2



後花鼓是久裕四培林,國產的好貨,

順暢度不輸XT,也絕對不會有飛輪晃動的品質問題..

P1040606_2



後輪的輪圈也是ALEX FD16,輪胎也是Maxxis的RANCHERO,2.0的

P1040605_2



粗勇的TRUVATIV XR座管,31.6mm的規格,當初找了好久..

P1040654_2



天平座式的設計,透過前後二顆鏍絲,可精細微調適合的角度..

P1040610_2



全平面的座墊面,在OFFROAD輕鬆前後移動坐姿,不受阻礙..

P1040611_2



TRYVATIV FIRE X的一體式大盤..

P1040651_2



外掛式的BB,現在都是標準配備了吧..

P1040653_2



唯一的SHIMANO的零件,LX級的中變,

為了搭配車架的顏色,特別找了黑色固定環的款式,

避免影響立管的視覺造型..

P1040650_2



Wellgo的不殺人踏板,只是凸釘,不是鏍絲釘..

P1040652_2



SRAM的飛輪,KMC的鍊條..

P1040604_2



SRAM的X7後變..

P1040603_2



最後,以蓄勢待發的車尾作為結束吧..(目標是老婆的廚房,感謝她,整理的很整齊)

P1040662_2